冷泡茶:“人走茶凉”?要的就是凉凉!
来源:互联网     时间:2023-08-03 17:31:02

俗话说“人走茶凉”,说的是世态炎凉,人情淡薄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其实,茶凉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,不添热水,茶汤降温,就凉了。特别是在炎夏,各式冰镇茶饮绝对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爆品。冰镇茶饮喝起来痛快,喝多了容易伤脾胃,不如冷泡茶来得更健康。

冷泡茶,顾名思义,是用冷水甚至冰水来泡茶。这种泡法既方便快捷,又清凉解暑。而且,口感上也与沸水泡出的茶不相上下,有的口感还更好。

冷泡,又冷又in

虽说冷泡茶的时尚之风,最初是从日本、中国台湾吹起来的,但追根溯源,源头还是在中国。毕竟,从古至今,中国人对待消暑这件事,从来不含糊。

唐代的“饮子”、宋代的“熟水”、元代的“渴水”都是古人的冷饮,还有古代的“冰箱”——冰鉴,都是为冰镇饮料准备的。

清·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带座冰箱

至于冷泡茶究竟始于何时,似乎并没有确切的记载。按网上流行的说法,冷泡茶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:话说当年他跟陈友谅抢地盘时,不慎失利,常胸闷气短,还常常晕倒。

军师刘伯温遍阅古籍,从战国扁鹊著的《八十一难经》里找到一剂古方——以丹参、绿茶入药,通气活血,养神保心。朱元璋喝了后,满血复活。后来,茶方经改良后,用冷水快速冲泡,并在军中推广。吃干粮,喝冷泡茶,士兵们个个生龙活虎,帮朱元璋打下了大明的江山。

蹭朱元璋的“流量”,大概因为他刚登基没多久就废除团饼茶,倡导散茶,而与之相应的饮茶方式就是泡茶。传说固不足为信,可冷泡茶对健康却是有益的。

有研究显示,冷水泡茶2小时后,游离型儿茶素、茶多酚等有效成分就会“丝滑”地浸出。还有低水温保留了较多的茶多糖,该成分对降血糖很有一套。

冷泡茶的“友好”还在于不需要懂茶艺,只要把茶往冷水里一丢,等着喝茶就行了,还不用担心茶泡太久变得又苦又涩。

最佳冷泡方案

既然冷泡茶是技术“零门槛”,那么,是不是意味着什么茶都适合冷泡?泡多久都行?

见仁见智。不过,要想泡得好喝,还是有门道的。

为追求最优的口感,各地的研究人员对冷泡茶的冲泡方案,做了一番深入探索。

福鼎的一项研究则认为,冷泡白牡丹的最佳方案为茶水比1:50、水温20℃、泡100分钟。

韩山师范学院研究人员对冷泡凤凰单丛茶的研究更细致:冷泡用水,蒸馏水、矿泉水、凉开水皆宜;茶水比1:50时,茶氨酸最易浸出,茶多酚则在9小时后含量达最高峰。

浙江大学茶学系的科研团队,以烘青绿茶为研究对象。结果显示,在冲泡水温15℃~35℃,茶水比1:100~1:25范围内,咖啡碱、茶多酚、氨基酸的溶出量随温度升高、茶水比减小而增加。研究建议,茶叶别粉碎,直接冲泡更好喝。

这些来自实验室的数据,不妨作为参考。

冷泡茶plus

饶有时尚气质的冷泡茶,与现代快节奏生活步调一致,一不小心就变成网红。

中国茶叶博物馆的“夜茶”就玩出了冷泡茶的新时尚。“夜茶”的茶品,以花草冷泡茶为主,如腊梅花茶、玫瑰花茶、薄荷绿茶、荷香乌龙、莲心白茶等,光听名字,就很吸引人。

以宋人诗句“明冰沃新茗”获得灵感,还推出了一款“伴月”银质冰茶壶,用来冰泡西湖龙井。清凉之余,亦不胜风雅。

继围炉煮茶爆火后,围炉冰茶也来了。火炉摇身变冰壶,热气腾腾的茶,变成仙气飘飘的冷萃茶,浓浓的烟火气变成缥缈氤氲的“仙气”,再度猛赚了一波流量。作为冷泡茶的plus版,冰泡茶、冰萃茶那冰爽的口感,根本让人无法抵抗!

为了这口“透心凉”,科研工作者对冷泡茶的探索,不止于各种冲泡条件组合下的常规茶,还把注意力投向了冷泡“量身定制茶”——冷泡型茶的研发。不同于常规加工工艺,这类茶常用蒸汽杀青、延长揉捻时间和切碎等加工技术。

还有,低温冷冻处理鲜叶、变温压差膨化法、加工过程中添加微量活性化合物、以酶处理揉捻叶等技术,都能提高冷泡型茶中有效成分的浸出率。

冷泡茶器具的开发也富有潜力。冷泡茶追求的是便捷与口感兼具,且凸显个性与时尚。

夏日炎炎,暑气逼人,冷泡茶来“续命”。“喝口冷泡茶,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!”这真不是骂人,而是一句亲切的问候。

小贴士

尽管冷泡茶可以随心所欲DIY,但要想泡得好喝,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。下面划一下重点:

宜新茶,不宜老茶。当年制的茶,冷泡则香醇味爽,陈茶感官体验则相对弱些。但,陈年白茶(散茶)又另当别论。

宜散茶,不宜紧茶。散茶,在冷水中较容易泡开,还可欣赏优美姿态。紧压茶则不然。

宜速饮,不宜久泡。冷泡时间随比沸水泡耐久,但也不宜过长。茶味溶出后,应尽快饮用。

可润茶,再冷泡。若嫌冷泡速度太慢,可先用沸水润一下茶,再冷泡。

虚寒者,须慎饮。体质虚寒者,慎饮冷泡茶。

来源:茶道CN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