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繁母猪去化加速 龙头猪企“边亏边扩张”何时能“见曙光”?
来源:金融界     时间:2023-07-11 19:04:26

财联社7月11日讯(记者 张晨静 王平安)“都在亏,但还在扩张”“现在问题是能坚持多久?要么成本控制到极致,要么只能向资本低头。”在某养殖业聊天群,一位猪场负责人如此总结猪企的上半年。

猪企持续亏损但继续扩张,一方面在于布局未来产能战略,另一方面稳产能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。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,目前行业能繁母猪去化有加速态势,四季度预计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。

亏损与扩张并存


(资料图片)

根据猪企前半年月报,除了牧原股份(002714.SZ)与*ST正邦(002157.SZ),其他猪企生猪销售量多数同比大幅增长。其中,牧原股份上半年共销售生猪3026.5万头,同比下降3.26%,*ST正邦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98.91万头,同比下降38.31%。

根据2023年销售月报,温氏股份(300498.SZ)上半年销售1178.57万头,同比增长47.21%。新希望(000876.SZ)、天邦食品(002124.SZ)、唐人神(002567.SZ)、大北农(002385.SZ)分别销售899.4万头、306.33万头、165.94万头、278.02万头,同比增长31.33%、47.34%、92.28%、40.18%。

温氏股份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:“整体来讲,公司(产能)是按照年初的规划,稳步增加的,截至5月底,公司能繁母猪超145万头,后备母猪约60万头。后续公司将加快后备母猪进场,增加能繁母猪数量,重点加快提升南方优势区域的能繁母猪数量,努力达到年底能繁母猪的存栏目标,为实现未来出栏规划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
值得关注的是,猪价虽然持续低于成本线,但上市猪企存栏并未明显下降。今年以来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逐月增高,截至6月底,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303.2万头。

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潘婷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2023年大多数猪企选择扩张。一方面,非洲猪瘟之后,行业洗牌,散户占比下滑,规模化进程加快。而且我国提出了规模化率达到65%的目标,这意味着政策将继续鼓励规模养殖,猪企趁势提高市场占有率,增加自身竞争优势。另一方面,生猪生长周期较长,现在的能繁规模决定10个月之后的产能,现在扩大规模也是为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布局。企业都希望做大做强,更好掌握市场主动权,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。但切忌盲目扩张,还需考虑自身资金实力。

但猪场在当前选择扩产并非完全是争夺市场份额。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首席研究员魏鑫表示,大型企业产能稳定,稳产能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。企业在固定资产新投入后,只有保持和提升产能利用率,才能把折旧摊销在更多的出栏生猪上,从而降低成本。因此在强调降低成本的今天,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也是必然结果。

预期再现?

猪企逆势扩产静待周期筑底,市场有观点认为,母猪产能有望加速去化。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显示,2023年6月,208家样本企业能繁存栏量为523.43万头,环比下跌0.57%,同比上涨7.56%;其中123家规模场能繁存栏量为506.65万头,环比下跌0.49%,同比上涨7.37%;85家散户能繁存栏量为16.78万头,环比下跌3.01%,同比上涨13.7%,整体产能去化有所扩大。

新希望在最近的调研中表示,去年6月基本都能赚钱,今年这个位置还在下跌,在14元/千克左右横盘,是消费和供给的综合结果。就消费来看,有可能疫情后吃猪肉的人没那么多,餐饮也没有完全恢复起来,夏季天气热对消费也有影响,但可以观察年底会不会有更好的恢复。供给来看,今年猪肉比去年多,第一冻库储存比去年多,第二春节前还是有一部分二次育肥养户在赌行情,所以上半年的肉还是多了。

行业承压之时,头部猪企选择“抱团取暖”。在此前牧原集团举办的养猪共享论坛上,牧原集团联合温氏股份、双胞胎、正大等四大养猪企业向行业发出倡议,尊重行业秩序,打造商业文明,并签署“互不挖人公约”。内容为:为减少内卷,文明发展,我倡议:不挖人,不拆台。如有违约,加倍反制。

潘婷婷进一步表示,今年上半年猪企连续亏损之后,行业资金相对紧张,部分企业还具备再扛1-3个月的能力。从今年一季度公布的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来看,有3家企业负债率超过80%,压力非常大。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,存在被动清栏退出市场的情况。对今年生猪行情,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。四季度是季节性消费旺季,预计猪价或回归成本线附近,猪价或在16-18元/千克,不排除出现阶段性行情高点,但需要关注冻品抛售情况。当前国内冻肉库存较高,后期冻肉库存释放仍有较大风险存在,集中出库或抑制猪价上涨高度。

(编辑 刘琰)

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张晨静 王平安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